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授牌仪式暨联席会议在我校召开
文章来源:球友会(中国)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23-12-25 23:39:06
球友会(中国)讯(通讯员 蒋池菲 陈希昌 侯希阳 卢丽鸿)12月22日,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授牌仪式暨联席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胡志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叶贤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付正中,我校党委书记夏立新,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万清祥,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邹进文,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三朗扎西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会议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叶贤林主持。
会议议程第一项,叶贤林宣布新增华中师范大学为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单位,胡志强为我校基地授牌。
会议议程第二项,各基地交流发言。万清祥代表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武汉大学)进行发言。他总结了基地成立以来在立法论证咨询、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基地未来发展作出规划:基地将围绕“1+3”模式开展工作,即坚持以服务省市地方立法为中心工作,同时做好地方立法理论研究、地方立法实践参与、地方立法人才培养三方面工作。
许晓东代表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华中科技大学)进行发言。他总结了基地成立以来工作开展情况,主要包含:加强地方立法智库建设;积极探索立法研究前沿问题;抓实立法论证咨询,为地方立法提供智力支持;深入基层调研,提升服务地方立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立法人才培养等。为推动基地高质量发展,他提出通过联合授课加强立法人才培养、立法前评估的制度化、规范化等建议。并对基地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加强基地专家智库建设;夯实立法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拓展立法服务领域,提升基地社会服务效果等。
我校党委副书记刘继文代表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华中师范大学)进行发言。刘继文从基层立法调研、参与立法活动、进行立法学术研究、培养立法学人才、对外交流等五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基地建设情况。刘继文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为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为湖北地方法治建设积极贡献华师力量。
邹进文代表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进行发言。他总结了基地成立以来的建设成果:参与地方立法起草、论证、评估;提供立法决策咨询;召开立法相关学术研讨会;开展立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完善立法课程建设;加强立法人才培养等。并提出未来基地工作重点:抓实立法实务,服务地方立法需求;深耕立法理论研究;加强立法人才培养,培育立法后备力量;完善基地运行机制等。
三朗扎西代表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中南民族大学)进行发言。他介绍了基地基本情况,总结了基地成立以来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服务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二是服务湖北省地方立法工作;三是服务大政决策;四是服务法治宣传教育;五是服务立法人才培养等。并对基地的未来发展作出规划:一是完善开放式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加强地方立法服务能力建设;三是积极加强与省内外立法主体的联系和交流,积极提供立法服务。
会议议程第三项,胡志强作重要讲话。胡志强指出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之年,也是我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奋进新征程,开拓新格局的一年。他对各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果表示认可,向他们对全省立法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新授牌的华中师范大学表示祝贺。他强调,建设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立法质效的重要交汇点。要坚持党的领导、合作共建、依规治理三个重点,持之以恒把握政治方向、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制度机制。要把握“一库四基地”的全新定位,突出理论引领,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宣传,打造学术研究“制高点”;突出成果导向,打造法治建设“服务站”;突出交流互鉴,打造人才培养“孵化器”,为我省先行区建设贡献法治力量。
叶贤林在总结时指出,省人大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工作,各基地要坚持把对标对表贯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履职尽责贯穿始终,围绕“一库四基地”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助力高质量立法。特别是注重统筹法律行业专家和其他领域专家、本校专家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做到理论与实务并重、老中青结合,做优立法高端智库。坚持把立法为民贯穿始终,把基地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以法治保障人民权益。
(审读人:万枞)